工作感悟 || 造价企业从事全咨的短板
发布者: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2025-08-18 | 所属分类:企业动态 | 阅读次数:75
上期我们细数了造价企业转型全咨的种种优点,但正如硬币有两面,这些优势背后也暗藏着短板。且看造价企业在全咨战场上的两大“软肋”:
"服务型人格"的职场困局:造价企业长期以客户满意度为工作导向,这种服务思维容易形成固定模式。在面对甲方不同意见时表现出过度妥协,与设计单位进行专业讨论时缺乏足够自信,处理施工单位争议时难以展现应有的决断力。这种偏软的管理风格,在需要全面协调的全咨工作中,经常导致决策效率低下,管理效果不佳。
"投资执念"引发的进度失衡:造价企业员的专业特性使其天然倾向于成本控制,但全咨工作要求的是整体最优。当项目进度与投资控制出现冲突时,造价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投资因素。这种倾向体现在进度款审批速度较慢,变更认价确认流程较长,补充价款洽商进展迟缓等方面。这些管控行为虽然守住了成本底线,但客观上对工程进度产生了不利影响,可能引发工期延误和现场矛盾的导火索。
造价企业须正视这些短板。须在保持专业优势的同时,积极转变思维模式,提升综合管理能力,优化工作方法。只有做到专业深度与管理广度的平衡,才能在转型过程中实现真正的突破。